中国古代四大名著,舍《西游记》外论海外知名度当首推《三国演义》,在汉文化圈中尤以此书著名,以东汉末年群雄逐鹿,三分天下为舞台背景,上演了一场情色权谋的乱世大戏。小说取材于历史但不拘泥于历史,作者生动的刻画,把一幅幅画卷展现在我等面前,无论是“宁可我负天下休叫天下负我”的曹操
,还是百姓所称道的仁君刘备,亦或是雄据巴蜀深谙制衡之道的孙权,都无不令人心折。更不用说三大势力下的谋士武将,诸葛亮等无不具有自己的角色魅力,至今仍广为人知。抛开名著本身的文学价值不提,作为中华文明的杰出载体,在传播传承华夏文明的方面,《三国演义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。四大名著,孩童读《西游》,少年读《水浒》,青年读《红楼》,一生读《三国》!
三国演义无疑是以蜀汉为正统的,而蜀汉的历史,诸葛亮无疑占到了很大部分,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。观诸葛亮一生,先得意后失意。
自出山以来,封相之前,火烧博望坡,抗曹操,气周瑜,取荆夺益,进图汉中,终成三分之势。羽扇纶巾,指点天下,化隆中蓝图成江山,何其得意!然成蜀相之后,此生六出祁山,七伐中原,多有反复,未见成功。若北伐之一出山而震惊天下,然马谡骄失街亭,功亏一篑。及至空城之计,虽威风犹在,却难掩穷囧之境。亮后半生夙夜兴叹,奋勇不减,却穷无所得,似一夜之间失天宠,何其可怜!
及至神兵天降,负棺出降,不知丞相做何想?天命,天命也!
更不禁想,三国谋士无不可惜。奉孝谋天下而早夭,凤雏取益州而落马,荀彧守正节而蒙狱,周瑜骄英姿而无量,是天下无永受天宠之士。惟贾诩知天命,顺天时,无执念,方得此生了然无事,遇难呈祥。天命可违耶?天命可为也。
少不读水浒,老不看三国。好在我还年轻,再重温一下经典吧。即使古今多少事,都在笑谈中,也仍然不能忘怀第一次读三国时的青涩。太多的经典桥段,太多的回忆。再次翻来,看到那精装版的三国上竟铺满了灰尘,原来已太久没去揭开那一层捋不去的情缘。记得那时候我们上初三,生日那天,你送了这套三国给我,我却把它当做一份礼物放在了书柜,却直到多年以后才发现,书后夹着一个美丽的书签,
上面只写了一个词love,可我已无法再去联络你,因为只要错过就永远不再有交集。有些东西过的久了就会忘记,有些东西就算忘记却还埋藏在心底。我们曾遇见,我们曾一起欢笑,我们曾一起学习,我们曾一起烦恼,只是我们却不曾相交,就这样被时间所掩埋,在我还有记忆的时候,写给你。
另外,我发现,每次读三国都能品味出新的东西来。小时候初读三国,完全把它当成故事书来看。后来长大了,进入社会工作后,再此次品读三国时,总能由书中的细节联想到生活上来。我想,一部好的电视剧,是可以经得住岁月的考验的,它就像一壶香醇的就酒,越久越有味。